Skip links

紋面與族服體驗

文化與信仰的深度體驗

春陽村的文化體驗,以傳統服飾與祖靈祈福儀式為開端。遊客可穿上象徵賽德克族勇士與織女的服飾,參加祈福儀式,體驗賽德克族對祖靈與自然的敬畏之心。這項儀式象徵人與天地的連結,深刻感受賽德克族虔誠的信仰與文化根基,為「能高山村遊」增添神聖意涵。

編織

文化傳承中的技藝亮點

織布是賽德克文化核心之一。80多歲的宋愛花耆老,她是台灣僅剩不到10位掌握「米粒特色織法(Pniri)」技術的工藝師。這種織法細膩精緻,充滿傳承與智慧。遊客可親手操作織布機,感受賽德克族賽德克族代代相傳的智慧與藝術。熱情的宋奶奶分享著為親人編織的新婚服裝,讓旅人們變身族人拍下美麗的照片,離開前還讓每位旅人帶走一份編織小禮。

弓織

弓織是賽德克族傳統技藝,原為男子專屬,主要用於製作背帶。不同於女性織布,弓織採腰機與弓形木架,透過身體張力調整鬆緊,使織物堅韌,適合承載狩獵與日常用品。過去,男子須學會弓織製作獵具與工具背帶,展現獨立技能。如今,此技藝不分性別傳承,並結合現代設計,發展為文創背帶與包袋,使這項傳統技法持續應用與發展。

獵人粽

獵人粽是一道融合了傳統狩獵文化與在地食材的特色料理。傳統獵人需長時間待在山林中,因此獵人粽是一種便於攜帶且耐存放的食物,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補充。與漢人端午節常見的粽子不同,賽德克獵人粽不以糯米為主,而是使用更適合山區族人在地食材,如小米、芋頭、樹豆等,並搭配獵得的野味,展現賽德克族的飲食智慧與自然共存的精神。

獵首笛

獵首笛是賽德克族的靈魂樂器,具有獨特的文化與精神象徵。主要用於獵首祭,用來安魂使用,因此又稱為「吹魂笛」、「出草笛」。這種笛子過去由族中戰士、長輩或巫師吹奏,用於與祖靈溝通、傳遞訊息,也象徵著勇士的榮耀與部落的認同。獵首笛音似鳥叫聲,通常以竹子或蘆葦的植物莖製成,長度約15-25公分,因皆為Re Mi So La四音階,音色低沉而悠遠。

串珠

賽德克族的串珠不僅是裝飾,更承載身份、榮耀與祖靈庇佑的意涵。其中,薏苡是最具代表性的天然素材,因其堅韌耐久且具有驅邪之意,被視為祝福與庇護的象徵,廣泛應用於項鍊、手環、腰帶等飾品。親手編織一件專屬飾品,帶回一份祝福與珍貴回憶!

點擊探索
左鍵拖曳